您当前位置: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新闻中心 >> 公司信息 >> 浏览文章
七十载风雨征程,七十载隧越如歌。物换星移、光阴流转间,穿过历史的云烟,中铁二局二公司已然跟随新中国走过近70年的光辉历程,用奋斗与创新在华夏经纬间历经一次次跨越蝶变,用拼搏与实干在祖国大地上绘就一幅幅江河画卷。七十年峥嵘岁月弹指一挥间,二公司人一路风雨同舟、薪火相传,以坚如磐石的初心,百折不挠的信念,用智慧和汗水筑就出一座座工程丰碑、谱写出一曲曲时代赞歌。 追溯建处起源,1950年6月15日,二公司的前身西南铁路工程局工程总队隧道大队柏树坳隧道队因修筑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而诞生,承担成渝铁路全线14座隧道中最长的一座隧道——柏树坳隧道施工任务。1955年1月3日,二公司在建设宝成铁路秦岭盘山隧道群的隆隆炮声中正式建处,时称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隧道工程公司第一隧道工程处。 特殊的时代背景注定了这支队伍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二公司人便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足西南、转战南北,为新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披荆斩棘、奋勇前行。70年的拼搏奋斗,为这支队伍注入了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坚定信心,激励着二公司人在基建浪潮的洗礼中不断发展壮大,接续创造出斐声四海的辉煌业绩。 在中铁二局二公司即将成立70周年之际,公司官微将推出《七十载·光阴回眸》系列专题微信,集中展示企业70年发展历程,深入挖掘企业历史底蕴,充分发扬开路先锋文化,铸牢二公司人共同体意识,戮力同心护航企业改革发展、再续新篇。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去探寻历史长河中的二处记忆,去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光阴岁月。 1950-1960 筚路蓝缕 艰苦创业 土法上马 连通成渝 1949年年底,重庆解放,此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在二野大军进军西南时,邓小平、刘伯承坐在登陆艇上,提出了“四川解放了,要先修成渝铁路”,以实现四川人民40年的愿望,并带动和恢复四川的国民经济。 ▲贺龙元帅为筑路大军授“开路先锋”旗 1950年6月12日,西南铁路工程局(中铁二局前身)应运而生,三天后,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在重庆隆重举行,中铁二局职工高举“开路先锋”旗帜,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建设。 ▲筑路大军开赴成渝铁路工地 为打通穿越龙泉山的柏树坳隧道,西南铁路工程局工程总队隧道大队柏树坳隧道队(二公司前身)不畏艰险,土法上马,用钢钎二锤开挖,黑炸药爆破,用土箕、鸡公车人力运输,柏皮火把、马灯照明,风车排气,挑战成渝铁路第一长隧。 施工中,建设者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创造了许多当时先进的施工方法:双层栈道运输,解决了洞内各道工序的干扰;拖拉拱石,减轻了劳动强度;吊石绞车,解决了垂直运输的困扰;深眼爆破,既加快了进度,又节约了炸药。 ▲列车穿过柏树坳隧道 1952年6月30日,柏树坳隧道竣工,确保了成渝铁路“七一”全线通车。作为成渝铁路最长隧道,柏树坳隧道的贯通使成渝铁路里程缩短了23千米,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凿穿秦岭 走出四川 1952年7月,成渝铁路通车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庆祝成渝铁路通车,继续修筑天成路(后来的宝成铁路)”的号召。二公司人踩着欢庆胜利的鼓点,挥师北上,沿着古蜀国的栈道,翻越秦岭、大巴山,开凿出川第一条铁路——宝成铁路。 ▲毛泽东对宝成铁路建设作出部署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千古绝唱,是对天险的真实描写。在飞鸟难渡、猿猱愁攀、人迹罕至的莽莽秦岭和大巴山上,建设者们劈开顽石,用双手在山峦重叠的秦岭和大巴山脉,在沿嘉陵江的悬崖峭壁上,开凿跨越千山万水的钢铁运输线。 ▲宝成铁路艰险的施工环境 在宝成铁路上,二公司修建了秦岭盘山隧道群和八庙沟等18座隧道,成立了我国铁路历史上第一支机械作业队伍,培养了第一代机械操作技术工人,引进了推土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加快了筑路进度。 ▲宝成铁路秦岭盘山隧道群 秦岭盘山隧道群位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间,虎狼出没、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线路为了升高穿过秦岭,往复迂回盘绕,所经之处均为悬崖峭壁,桥隧相连。工点集中在狭小的山谷里,重叠施工,互相干扰,运输尤为困难。 ▲宝成铁路顺利建成通车 1955年1月3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二公司正式建处,时称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隧道工程公司第一隧道工程处。为确保顺利完工,二公司共计修建了汽车便道4800米、拖拉机道1710米、高架索道12处共长2980米、驮马道3000米和人力运输道1000米,总延长达185千米,为承建线路总长度的3倍。历经千辛万苦,工程顺利竣工交接。 修建黔桂 填补空白 1957年7月,铁道部将隧道工程公司第一隧道工程处移交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更名为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二工程局第一隧道工程处。 1958年1月1日,时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参加完宝成铁路全线通车典礼后,到铁二局机关做了关于转战贵州修建黔桂铁路的动员报告,要求迅速修通黔桂线,结束贵州全国铁路“空白省”的历史。 ▲东山坪隧道 铁二局承担的是黔桂铁路都贵段,线路起自都匀屹于贵阳。在这段线路中,已经整体移交至铁二局的第一隧道工程处担任了东山坪、贵定、上寨等6座隧道的施工任务。 在贵定隧道施工中,二公司在手持风钻打眼、人力装渣、电瓶车运输、运距近千米的施工条件下,以每天8次循环,每次进度1.5米,平均日进12米的速度,提前打通了导坑,创造了当时新的施工纪录。 ▲贵定隧道 位于苦李井盘道的上寨隧道,地下涌水大,人称“水帘洞”,施工条件艰苦。二公司人在洞门上写道:盘道绕过苦李井,都贵段上“小秦岭”,英雄大战“水帘洞”,誓叫火车驰青岭。先进生产者马德全所在的工班,用斑竹夹住炸药,缠上草,外涂沥青,又用胶布包裹引线,防止瞎炮,提高了爆破效果,实现了快速掘进。 快速施工 建功川黔 1956年10月,二公司转战川黔铁路,进行全长4270米的凉风垭隧道施工,这是我国五十年代修建最长的一座隧道,也是川黔铁路控制工期的重点工程。它穿越娄山山脉和凉风坪分水岭,川黔公路著名的“七十二倒拐”就蜿蜒盘绕在它的顶端。 ▲列车穿过凉风垭隧道 在凉风垭隧道,二公司首创铁路隧道平行导坑施工。施工时,在距线路一侧 20米处同时开挖了一条与隧道平行的导坑,作为施工辅助坑道,以加速施工进度,并起到地质勘探的作用。同时还有效解决了施工中的通风、排水和出碴进料运输等问题,大幅减少了工序间的相互干扰。 隧道平行导坑施工方法后来被推广应用于贵昆、成昆、湘黔、枝柳等铁路3千米以上的长隧道施工中,其平行导坑布置与各项施工技术措施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凉风垭隧道的施工经验。 1959 年1月,铁道部在凉风垭隧道北口召开了隧道快速施工现场会,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团中央书记胡耀邦莅会祝贺,以《认真贯彻党的八大精神,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为题作了重要讲话,并肯定了二公司在凉风垭隧道快速施工中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的做法。 ▲列车驶出娄山关隧道 除凉风垭隧道外,二公司还在川黔铁路上承担了娄山关、虾子河等另外3 座地质条件复杂、涌水量大的隧道施工任务,为全线通车奠定坚实基础。川黔铁路于1965年7月8日全线通车,成为四川省第二条出川铁路。贵州人民写诗赞颂道,“长征路上钢轨崭崭新,红军后代修路通北京;共产党呀毛主席,您同人民心连心”。 闯入“禁区” 筑路成昆 1958年7月,二公司整合队伍勇闯筑路禁区,陆续开赴成昆铁路沿线,负责峨眉、峨边县境内的百家岭、关村坝以及位于喜德县境内的沙木拉打等二十余座重点隧道工程的施工。 ▲成昆铁路建设现场 关村坝隧道是成昆铁路北段控制工期的大门,位于四川峨边县境内大渡河北岸,穿越小瓦山边缘,洞身最大埋藏深度1650米。隧道所在地素有“地质博物馆”之说,当年外国专家到工地视察后,断言沿线是不能修路的“禁区”。 ▲关村坝隧道 施工中,建设者们克服简陋施工条件,用木轨道、木斗车运碴、人工打眼等方式,战胜了岩爆、断层、涌水等重重困难。至1963年2月,共完成隧道双口折合成洞696.84米,其中双口掘进平导、横洞 250延米,导坑1100米。 其中,全长6379米的沙木拉打隧道,是成昆铁路长隧道之冠,也是当时全国最长的隧道。它越过牛日河分水岭,穿过大凉山主脉,海拔2244.14米,居成昆铁路的最高点,是全线控制工期重点工程。 ▲沙木拉打隧道 1959年5月至1960年8月,二公司共完成隧道成洞1120米后,奉令全建制移交铁二局沙木拉打工程指挥部。 下期预告 下一期《七十载·光阴回眸》系列 我们将一起走进二公司 建功贵昆、再战成昆的先锋岁月 共同探寻邓小平同志与“关寨站”的历史渊源以及成昆铁路全线通车背后 属于二公司的点滴印记 敬请关注! 来源:铁二局二处志、中铁二局 编辑:李杰波 审核:钟阳 主办/策划:党建工作部(企业文化部) 上一篇:如“月”而至 情满中秋 | 公司各单位开展中秋节日活动 下一篇:七十载·光阴回眸丨中铁二局二公司70年峥嵘历程回顾(二) 最新 / new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