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企业文化 >> 文化长廊 >> 浏览文章
每读到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不觉间泪湿眼眶,情不能已。每个字都隐藏着一段回忆,每个句读都吟唱着一段亲情,伴着中秋皎洁的月光,酿制成一杯甘醇的烈酒,慢慢弥散全身,迷离之间,千里之外,仿佛又见家乡的万家灯火。 作为一名筑路人,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却从未铺 砌一条通向回家的路。我们时常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我们的家”,回家的次数却寥寥无几。我们总是埋怨工作太忙,忙得忘记了父母的生日。我们总是感慨生活太累,累得连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声好的精力都没有。我们肩上担负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任,却很少称过亲情的砝码到底有多重,丈量过子女的思念到底有多深! 相反,我们的父母会忘记很多事,但从来不会忘记的却是对我们的爱!这种爱,是等候我们回家团年、早早准备的一桌美味佳肴;是宁可自己吃粗糠腌菜、也要把肉食夹进我们的碗里的微小举动;是老夫妻俩正为对方贴着缓解腰酸腿疼的膏药贴、却为了不影响我们的工作而编制的善意谎言;是害怕我们迷路,提着路灯在回家的路口的静默守候…… 路人筑路,修的是心,达的是志,炼的是魂,搁置的却是剪不断的亲情! 时光荏苒,常年筑路。终于,我们成了家、立了业,也为人夫、为人父。我们的父母却在不经意间头发白了,牙齿掉了,腿脚不再利索,耳朵不再灵敏。那个曾经可以把我们扛在肩上不知疲倦的人,早已累弯了腰;那个过去健步如飞的人,变得再也跟不上我们的脚步。但是他们的心却反倒更加明亮起来,微笑着说:“不用担心,我身体硬朗着呢,尽管放心筑路吧!”话毕,咳嗽之声传来,铁路那头的我们又怎会知道。 筑路人远行千里,只为筑就更多人归家的通衢;筑路人远离家乡咽下乡愁,只为成全千家万户团聚时温暖的灯火。筑路人一肩挑起祖国建设的重任,一肩也从未撂下亲情的思盼。我们以另一种方式让亲情在更大的空间延续。 中秋节,我和青年去养老院和社区探望老人,每次都是心灵的洗礼。在本该家人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佳节里,老人们却孤独地滞留在冰冷的房间里。我不知道老人们多久没有和儿女团聚,更无从知晓他们的子女身在何方。我只知道老人把我们当作亲人,此刻我们就是他们的孩子。当我们绕膝他们周围时,那种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欣喜,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我们喂他们吃月饼,他们脸上渗透出的幸福感更令人回味无穷。在养老院,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告诉我们,退休前她是劳模,退休后仍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她用自己一生的实践激励我们努力工作。其间,一位双眼失明的老爷爷,拉着同事的手摹地亲了一下,饱含期待的说到“要常来看我呀!”。更有一位卧床不起的老人,在大家说笑时,流着眼泪唱着《常回家看看》…… 小孩子哭,需要人哄;年迈的老人,比小孩更需要人哄。他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份微薄的亲情而已。多么简单的愿望,可就在现实中被碾得粉碎。亲情的花朵,总是盛开在时间的边缘。不经意间,往往花开花谢、叶落成泥。 事后我想,步入迟暮之年的老人,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金钱,不是尝遍人间的美味珍馐;而是平日里的一句问候,生活中的一次相依……我们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决定经常前往养老院探望老人,捡拾儿女们丢失的那份亲情,承担起尊老爱老的社会责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苦短,总有那么一天,父母会悄悄地离去,而我们也会重复他们昨天的故事,一代又一代。 亲情的真谛就是:“相聚能在有生之年,相望能在逝去以后”。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岁月的美酒,斟满筑路之心,一饮而尽。用记忆留住他们的容颜,以行动践行永远。即便远行千里,勿忘心中万家灯火。 上一篇:初做二局人 下一篇:月当空 最新 / new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