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企业文化 >> 文化长廊 >> 浏览文章
来桂林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除了味觉上的固执以外,还勉强算入了乡,随了俗。跟着项目上同事一起到外面吃了几次饭,包括移植过来的“重庆火锅”,当地的特色菜“醋血鸭”,还有零零散散数种,但终究还是不入咱们这些四川人的口,味别才知身是客。唯一让我欣喜的是,食堂隔三差五烹制的豆腐,倒好有故乡的味道。说到豆腐就难免让人想起它的前身----豆花。虽不曾吃过桂林的豆花,但从豆腐细腻爽滑的口感,也可窥见豆花之一二,想必也是极好的。 出生在一个“豆花王国”富顺,我从小对豆花便有一种特殊的情怀。说不上为什么喜欢吃,自打能吃饭,大人便将嫩得入口即化的豆花喂到孩子嘴里,说是豆花营养价值高。豆花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我的成长,成为故乡的特殊符号。 在条件落后的农村,吃一次豆花实属不易,大豆的种植和收获过程自不必说,光是将晾晒干的大豆变成桌上的美食,就要经过好多道工序。晒干的大豆是不行的,入磨之前得用温水泡上大半天,水温也是有讲究的,温度太高容易破坏大豆的蛋白质,水温太低又不易泡涨,一般50度左右的水温就是最好的了。待到豆子吸饱了水分,便要放到石磨里磨成浆,这份工作通常得需要两个人,一人推磨,一人添磨(将豆子和水按一定比例均匀舀进磨子)。推磨这一工序切不可急于求成,磨的速度过快,豆粒不能充分碾碎,出的豆浆就不多,成型的豆花自然也就少了。 磨好浆之后就该劈柴生火,开始大豆到豆花的又一段旅程。中国厨艺的要素里,火候是一项重要的参与者。烹豆浆的火候要掌握在不温不火的分寸,火太大是绝对不行的,一来锅底会焦糊,一旦焦糊,整锅豆浆就废了;二来大火狂沸,也会造成大量优质豆浆损失。锅里充分沸腾之后,豆浆和豆渣都被煮熟,为得到纯度高的豆浆,还必须得通过滤渣把豆渣和豆浆分开。原汁原味的豆浆,是我儿时记忆中最美味的饮料,纯天然,好口感,而且营养价值特别高。 这时候大人们可不能闲着,豆浆烧制成熟之后,最为关键的一步工序才开始----点卤。卤水是开启豆花美味的金钥匙,卤水是盐池提取结晶盐之后的母液,它能使豆浆里的蛋白质凝结成胶凝,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豆花。点卤是一个十分精细的过程,必须要均匀地将卤水与豆浆融合,这样豆花才出的多,味道才鲜美。儿时的我就是在灶台边上,边喝着豆浆边期待地看着母亲用锅铲一点点将卤水均匀播撒在锅里,待一层卤水沉淀到底层,才又点一遍,如是重复,等到最上层的豆花成型。豆花之所以叫豆花,就是因为刚刚凝结的胶凝质地还比较松散,像极了一朵朵白色的花儿。谚语说“麻绳拴豆腐----提不起”,就是从这儿来的。为了使豆花能够被筷子夹起,还得用竹篾编制的条箕压上一小会功夫。 光有了豆花还不能称作是正统的富顺豆花,豆花还有一个孪生兄弟----蘸水。各地的豆花味道不一样,除了豆花本身以外,关键就在蘸水里。做得最精致最讲究的蘸水还在富顺。豆花蘸水的要领可用八个字来概括----料纳千极,味兼万方。辣椒是蘸酱的主打,干辣椒末经过菜籽油的腌制,野性的辛辣已去了大半,加上葱花、蒜末、鱼香叶、炒花生末、芝麻、香油、酱油等等辅料的参与,蘸酱鲜美的色泽、浓郁的馨香和温和的口感便开始挑逗你的感官。蘸酱根据个人口感,还可以多适当的微调,比如可以撒上点野性十足的新鲜山椒粒,经不得辣的可以多加点生抽酱油等等。 长大后,因为求学和工作,也吃过许多地方的豆花儿,但是,口感上终究远不及家乡的味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时也养育一方美食。即便各个地方打出“富顺豆花”的招牌,但是味道究竟还是差得远。机器快速加工的豆花儿,怎么有石磨磨出的原汁原味;人工添加剂制成的卤水也始终不及自贡盐井产出的自然卤水的纯粹和自然。 豆花儿是一种慢节奏生活的产品,在富顺农村有这么一句话,“等得到杀牛吃肉,等不到推磨吃豆花。”说的就是豆花制作过程的复杂与繁琐。农忙时节是没有人推豆花吃的,只有等冬天农闲时节,人们才花上一整天时间,慢慢研磨,精心调制,夜晚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边享用着美味的豆花,边憧憬着来年的收成。现在富顺县城里面豆花店林立,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甚至早有人将豆花蘸水批量生产,装进罐头和礼品盒。且不说味道还是不是当初的味道,我们吃豆花的心境恐怕早就不如当初了。 对豆花儿味道的还念,或说也是对故乡的怀念,也是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上一篇:凤舞长剑 下一篇:一场秋雨一场寒 最新 / new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