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企业文化 >> 文化长廊 >> 浏览文章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循环往复地执行企业管理决策者的决策过程。也就是说,企业的决策是为了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或者说前瞻性地预测潜在的市场需求,但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忠实地执行和支持,紧跟上决策的步伐,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目标。 企业的决策通常是要经过决策团队的磋商和讨论,通过否定一些意见和肯定一些意见,进而不断地优化组合,统一决策团队的思想和认识。为了维护决策的权威性,由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负责人拍板决定,然而施行。 这个决策的程序显然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因为企业的决策是不可能让企业全员都直接参与其中的。搞全员参与的决策是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行为,也容易失去决策的机遇。 但是,对于决策信息的收集应该要体现群众基础和广泛性,不然容易犯偏听偏信的错误。所以对于信息的采集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倾听群众的意见。同时,对收集的信息不能搞兼蓄并用、不加分析地提交决策,要以去伪存真、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之,保证决策的质量和正确。 走动式管理,深入企业基层单位,企业管理者眼睛向下、紧盯市场、走进群众是一条获取信息的好途径。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做企业管理者,尤其要重视这个问题。因为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具有施工分散、管理战线长、各施工项目又各具不同性质和特点等。所以,企业管理的难度较大,所要付出的管理成本也相对较高。同时因为采集信息的渠道也多,无特定规律性可循,采集得信息显得杂而乱,整理和处理信息相对烦琐。基于施工企业所独具的生产经营特征,为了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的管理者更加要认识到走动管理和眼睛向下的重要性。笔者在此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企业管理人员下基层项目部考察和检查、指导工作要重视调查研究。企业管理人员到了项目部以后,不但要视察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在听取项目部领导人员工作汇报的同时,还要深入到普通员工中去。在调查和听取职工意见时,采取的方法应该形式多样。比如,正式一点的讲,可以找一些职工搞个小型茶话会座谈,弄个轻松愉快的气氛,鼓励大家想起什么就说什么,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深入到职工宿舍或工地现场,找几个职工拉拉家常、让他们谈谈对企业管理工作的看法和对项目管理的意见。当职工说到点子上时,给予他们一个亲切的眼神或说一两句鼓励的话,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于职工说到的问题,能够现场表态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回去后通过认真研究后,给予一个答复。 企业管理人员也要重视劳务合作队伍及其劳务工人的意见。劳务合作队伍是工程项目施工生产的主力军,也是具体建设者。企业管理者在项目基层,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可能来得更加真实,对决策更有意义。笔者曾经多次与一些民工交谈过,发现有些民工反映想法的欲望比较强烈。比如,曾经有一些民工对我说项目上对材料管理方面的缺陷和点工使用的问题,这些都是项目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现实问题。尽管他们说的时候带着一些抱怨和不满,甚至还有讥讽的味道,但他们有这份想法就是说明他们具有责任心和良知。所以,下基层的管理人员要沉下心来去听一听,做个借鉴也好,深入地思考一下,对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是有帮助的。 在基层项目部,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适时召集项目部的部分主要材料供应商和机械租赁商进行座谈。对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组成来看,材料费用和机械费用是主体。比如,当项目部资金紧张的时候,出于对项目部资金的忧虑,材料供应商就会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来供应,机械租赁商则会以怠工的方法来工作。这样将会延误项目部的施工生产,打乱项目部施工生产计划的部署。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与他们座谈的时候,也可以与他们探讨以一种什么的供货方式、以一个什么的适当时间里供货,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租用机械,等等。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为工程项目材料采购和机械租赁达到最经济(即达到最经济采购批量)提供参考,从而达到为工程项目节约资金、延缓资金支付压力和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目的。 企业管理者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决策者,而到了企业的基层视察、检查和指导工作,也实际担当了一个企业形象宣传者的角色。因为企业管理者处于企业的领导地位,他们的言行具有代表企业权威的角色,他们的作用和影响力是其他人员所不能替代的。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基层单位适时地宣传企业的方针政策,有利于被广大基层员工所接受,对鼓舞员工士气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经营企业需要付出企业管理者很多心血,枉屈身段问计于下,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摄影兰渝风景独好 下一篇:论 人 生 的 危 机 最新 / news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