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企业文化 >> 文化长廊 >> 浏览文章
其实,我是很早就想写一点文字,来谈一谈“理性”这个问题了。当然,我并不是要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只是想说点自己的看法而已,算是探讨吧!
对于“理性”二字,我不敢对其妄自断章取义,还是引用词典上的解释吧。“理性” 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表明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能冲动,不要凭感觉做事情。有了这个解释,我觉得自己有底气多了。 正如作文章一样,要以“义理”为先,则文章才算是具备了灵魂;然后再以“考据”做为佐证,脉络也就清晰了,则算是占领了道义的制高点;最后就可以决定“辞章”了,则血肉和神色就丰满起来,光鲜起来了。 也正如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和做事要摆事实、讲道理一样,是一个理由。以理当先,大概就是处理问题的关键所在,换句话说,凡遇到事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处理起来要掌握一个尺度,一个恰到好处的火候。该克制的时候就要克制,该给面子的就要给面子,要把握好情绪,不能冲动行事,不能激愤,更不得怒发冲冠。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确实要碰到一些蛮不讲理的人,会遇到一些难办的事情,而且往往一些事情确实与自己关系不大。那么,对待这些不讲道理的人和棘手的事情,我想有两种办法来处理:如果只是涉及到自己利益的,对待这些人和事情应该平和一些,先给自己泼点冷水,清醒一下自己的头脑,平息一下自己心中的怒火,调和一下自己的心态,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到一个恰当的理由让对方能够接受。有一句老话说得很好的,遇到事情要“前半夜为自己想,后半夜为别人想。”这样一来,对方也许也会让步一些,双方就能够达成共识,“千古一笑泯恩仇”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对待工作上的人和事情,尽管是不涉及到本身的问题,笔者也不赞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法。如果说对于大事小事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就一律不闻不问,就推卸责任,这不符合工作处事惯例,是懦弱和无能的表现。当然对于一些棘手的事情,在处理之前要弄清来龙去脉,要先做充分调查,冷静分析。不能信口开河地乱说、也不能乱插杆子、更不能搅局。如果确实不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的,先可以想一些办法暂时平息事态的漫延和升级,然后及时如实地向组织和上级领导反映情况,利用组织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到遇事情讲“理性”这个问题,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讲“理性”并不是说要一味地委曲求全。毛主席曾经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刻意地放低自己的身段,隐匿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敢将自己想说的、要做的义正词严地表现出来,那只能视作是软弱可欺,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 讲“理性”,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如果我们占据了道义的高度,我们在做好统一战线的工作前提下,就要适时反击,该出手的时候就必须出手,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一定要好好坚持,不能松懈,不能后退。我们既然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正义已经在胸,如果不亮剑,不打痛掉对手咄咄逼人的锐气,就会留给对方以口实和把柄,事情就会越陷越深,局势就会恶化,就会不可收拾,这是乱自己阵脚的行为,是投降主义的做法。 这次日本政府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而置若罔闻,肆意做出所谓“国有化”购买和窃取中国的钓鱼岛的错误决定。凡具有强烈爱国性的中国人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和反抗,中国政府也适时地调整了国家的外交政策,采取了多管齐下的反制手段,反而让我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取得了主动权。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当初要象一些人所呼吁的那样所谓“理性”,真不知道事态会发展到一个什么样子,说不定日本人现在在睡梦中还在窃着笑呢。 一言而蔽之,所谓“理性”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讲“理性”要站在“理”字的立场上,讲究一个气度,战胜妄自菲薄的心理是一种潇洒和豪气。但放弃原则的“理性”就是轻视自己,是不可取的,必须深思熟虑,不能盲目放任自流! 上一篇:文学乡愁,在这个秋天沉默 下一篇:论当前的“师德”问题 最新 / news |
|